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已退休的“風電旗手”謝長軍再次被輿論關注。
2月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信息,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長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謝長軍是中國三十余年風電發展史上繞不開的一個名字。他帶領的龍源電力,從曾經默默無聞成長為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中國也成為全球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
謝長軍2017年下半年到齡退休。近年來中國風電成本加速下降,補貼逐步退坡。受到補貼政策調整影響,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7167萬千瓦,歷年最高。
此時,謝長軍退休已經3年多。
謝長軍1957年7月,出生于吉林永吉。1976年5月入黨,1975年7月參加工作,東北電力學院熱能動力專業本科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他的經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參加工作時還處在改革開放前期,工作調動的機會也多。
謝長軍歷任水利電力部及后來的電力部科技司工程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部副處長、中能電力科技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2001年謝長軍剛剛接任龍源電力總經理,彼時電改還沒啟動。發輸配售都由國家電力公司負責,2002年電改啟動后,成立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與五大發電企業。
謝長軍對媒體稱,龍源電力當時優質資產大部分都被剝離,剩下的只有兩個火電廠的股權、雄亞維爾京公司、還有一家瀕臨破產的福霖公司,總資產只有30多億元。
謝長軍向分管龍源電力的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劉振亞匯報工作,提出8字戰略——穩定基礎,兩翼齊飛。
穩定基礎就是繼續發展兩個資產質量都很好的火電廠,這樣可以支撐后面所謂的兩翼齊飛;兩翼中的一翼是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還有一翼就是為了發展新能源來培育一支自己的技術團隊。
2002年國電集團組建后,龍源電力劃歸國電。謝長軍先后擔任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黨組書記;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執行董事。
其后出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2017年其60歲時,到齡退休。
中國風電在十一五后飛速發展。初期外資整機商占據市場,其后金風、明陽、遠景、上海電氣等等國內廠商快速跟進,成為市場主力。
十二五期間,謝還在龍源電力。臨到年底的風能大會和新能源專題會議,他對各種風電數據如數家珍,還不吝分享。媒體可以提前報道風電發展的數據。
龍源電力是最大的風力發電商,其一舉一動對風機產業至關重要,也是風能走勢的風向標。國電的風電裝機、整機制造一度在發電企業中領先。
2017年時,2015年啟動的新一輪電改已經進行了近三年。能源企業間開始謀劃重組整合,此前中電投和國核技整合成國電投。發電企業之間重組整合的消息不斷,2017年年底,神華和國電整合的消息落定,重組成國家能源集團。
重組后的國家能源集團,其新能源電力裝機排名第一,龍源電力貢獻不少。不過,謝長軍已經從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任上退休。
退休后,謝長軍耗時七個月,將龍源電力創業的十余載歷程記錄成書《大風起兮》。
如今,中國風電無論從裝機、新增裝機、企業實力都已今非昔比。謝長軍,這名被業內稱為“風電旗手”的先驅者,在退休3年多后,被調查。
目前還不清楚,謝長軍被調查的具體原因。
曾有媒體采訪他時,問作為一名企業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謝長軍深吸一口氣:“我個人覺得,中國的企業家挺難做的,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你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因為上面有很多的制度要求,甚至很多制度要求對你公司發展不是很有利。
我認為作為一個央企像這種新能源的企業家,第一,得懂專業知識,要主導整個公司的技術發展,有戰略,還要以身作則。第二,得肯吃苦,因為做企業是累活,要去協調很多工作。第三,要有胸懷,能夠包容一些人、一些設備或者一些技術出現一些問題,允許人家去改正、去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