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5年多來,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為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7月23日,國新辦就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島封關運作有關情況,回答民眾關心的熱點話題。
海南自貿港封關12月18日正式啟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關于海南自貿港封關的具體時間,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現階段的封關政策措施,具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更加”:一是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二是實施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三是實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四是實施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
海南自貿港封關不是封島
王昌林稱,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一線”放開,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我國關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作為“一線”,實施一系列自由便利進出舉措;“二線”管住,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作為“二線”,針對“一線”放開的內容實施精準管理;島內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貿港內,各類要素可以相對自由流通。所以說,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
封關后去海南島旅行不需要辦理額外證件
王昌林表示,封關是為了開放,為了發展,準確講就是幾個關鍵詞,封關運作、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所以說,封關后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系更加便捷高效。
按照現階段的封關制度設計,除部分貨物從海南自貿港進入內地需要接受查驗外,大多數貨物以及所有的人員、物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進出海南島,仍按現行規定管理,封關前后沒有變化。大家到海南島出差、旅行,都和現在一樣,不需要辦理額外證件。
封關后“零關稅”商品覆蓋面顯著提高
據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封關后,貨物稅收政策與封關運作前的政策相比,有三個方面的明顯變化。
一是“零關稅”商品覆蓋面顯著提高。“零關稅”商品范圍將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約占全部商品稅目的74%。二是享惠主體范圍明顯擴大。全島封關運作之后,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還有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三是政策的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封關運作以后,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業自用,可以在享惠主體間自由流動,免于補繳進口稅收。
“零關稅”進口貨物將納入政策適用范圍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與現行試點政策相比,海南自貿港封關后,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優化。
一是放寬企業享惠門檻,取消對享惠企業鼓勵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60%以上的限制。二是擴大進口料件范圍。在此前僅允許保稅貨物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將“零關稅”進口貨物納入政策適用范圍。三是優化加工增值計算公式,將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產貨物的價值計入增值部分,企業就更容易達到30%的增值率。四是擴大加工增值累計的適用范圍,對于保稅貨物經過上下游不同企業加工制造產生增值的,增值部分可以累計計算,鼓勵企業拓展延伸產業鏈條。
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會繼續實施
廖岷表示,全島封關運作后,財政部將結合自由貿易港建設實際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需要,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確保政策力度持續提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一是繼續落實好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現行優惠政策。二是不斷擴大“零關稅”商品范圍。三是繼續實施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四是積極研究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的相關稅收政策,允許島內居民能夠免稅購買一些進口產品。五是穩步推進銷售稅改革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