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指出,美國關稅、紅海危機是決定目前集運市場走向的兩個決定性因素。
2025年上半年集運市場表現
MSI分析師Daniel Richards指出,作為行業分析師,2025年從未有過沉悶時刻。集運市場在2025年面臨兩個決定性因素:特朗普2.0關稅,以及在船隊擴張的確定性面前,恢復紅海通行的時間。
他解釋稱,“實際上,關稅充滿不確定性,紅海現狀從未真正的改變,正如預期的那樣,船隊運力增長有所提高。”
就上半年集運市場表現而言,他指出,“在許多方面,今年實際上比2024年更穩定,波動更小。”
根據他的說法,實際上可以將集運市場分為兩部分看:跨太平洋航線和其他航線。對其他航線而言,“市場的季節性趨勢更多地恢復了正常”。
縱觀歐線,以及中東和拉丁美洲航線,1月至5月市場疲軟的季節性模式非常正常,6月歐洲港口擁堵加劇,運價開始上漲。
他解釋稱,“因此,盡管宏觀經濟波動很大,但從季節性的角度來看,許多航線的表現實際上與通常預期的一致。但美線除外,在特朗普2.0關稅的沖擊下,美線的情況更像‘過山車’”。
雖然上半年市場相對正常,但他警告稱,“未來六個月可能會扭轉這一局面”。
特朗普2.0關稅對美國貿易的影響
他指出,“關稅肯定會給美國貿易帶來壓力。我們看到,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美線的運價大幅下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似乎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持續。”
關稅方面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總的來說,他認為這種情況相對于4月初“解放日”后的情況而言“不那么危險”,“但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關稅將遠高于2024年年底。”
截至目前,更高關稅的影響并沒有對集裝箱貿易量產生太大影響,2025年截至目前,集裝箱貿易量同比增長了4-6%。
他指出,“我認為,與美國的貿易狀況將在今年下半年惡化。”
今年上半年到底有多少貨物被提前發運,目前尚不清楚。然而,MSI預計,美國集裝箱進口將在2025年下半年萎縮,疲軟至少還會持續一年。
他指出,“這可能會導致運價下降,因為運力不斷增長,班輪公司開始出現到底應該將這些大型船舶部署在哪的問題。”
紅海危機
由于2025年上半年胡塞武裝沒有對紅海商船發動襲擊,業界對恢復紅海航行抱有期待。然而,7月份相繼擊沉“Magic Seas”和“Eternity C”重新點燃了紅海危機。
他指出,“這顯然現在被無限期擱置,而且看起來不會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需求和供應前景
MSI分析師Daniel Richards在談到船舶供應時表示,“訂單量仍然很大。班輪公司繼續大量下單,今年截至目前,已經下了約200萬TEU的新造船訂單,這確實意味著訂單量仍停留在略高于30%的水平。而且班輪公司仍然非常重視大型船舶。”不過,訂購小型船舶的數量也有所增加。
簡言之,在過去的18個月里,由于紅海危機的持續,全球集運市場保持了供需基本平衡,這有助于支撐市場。然而,如果因美國關稅而導致需求下降,這種平衡能有多穩固?
事實上,MSI預計全年船隊增長將超過集裝箱貿易增長。即預計集裝箱貿易增長預計將增長約3.5%至4%,而船隊增長預計約為6.5%。
展望未來,他表示,預計在美國關稅的推動下,集裝箱貿易增長將在明年減弱。
他預計,“明年,貿易前景可能會減弱,但美國以外的地區不太會是災難性的。”
MSI預計今年下半年供需平衡將減弱,這將對“旺季”運價造成壓力。
在運力供應方面,雖然2026年的新交付量將有所緩解,但隨著過去18個月新增訂單開始交付,船隊增長會大幅加速,這將給市場帶來壓力。
他總結稱,“即使紅海危機持續,集運市場事實上仍面臨潛在的供應過剩。”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