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訊[3943期]2025-07-01
-
我國制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0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保持擴張。6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7%,連續2個月上升,制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景氣面有所擴大,其中新訂單指數再次回升到50%以上。
-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取得重要成果
6月28日,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啟動會在廣州召開。經過長達35個月的前期準備和12輪的短期試運行測試,南方區域電力市場正式轉入連續結算試運行階段,從之前只是按周、按月等短期開展交易變成可以每天不間斷交易,雙方根據需求隨時跨省區買賣電力。轉為連續結算后,預計日均交易規模將達到38億度,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能源保供和能源優化配置建立新機制。南方區域電力市場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區域為主體,交易范圍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地。
-
投入2億余元實施配網升級工程
近日,南方電網貴州安順供電局完成2025年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設計審查,計劃投資2.2187億元實施配網建設,預計將建成688個項目,為地方經濟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此外,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電力引擎”,本次配網升級工程將滿足群眾生活用電和企業用電需求,助力區域供電服務實現“供電可靠率提升、電壓合格率提升、服務滿意度提升”三個目標。
-
“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投入找礦資金超4000億元
自然資源部日前召開的貫徹實施新礦產資源法新聞通氣會透露,“十四五”以來,自然資源部堅持立足國內,全力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四五”期間,我國礦產勘查投入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累計投入找礦資金超過4000億元,其中社會資金占比超過90%,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找礦投入超千億元。
-
中煤集團山西煤礦資產轉讓超150億元,行業洗牌進入深水區
近期,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在山西的煤礦資產轉讓動作頻頻,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從今年年初至今,中煤集團及其子公司已累計掛牌轉讓山西煤礦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涉及山西茂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山西保利平山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核心標的。這一系列資產剝離行為,不僅折射出央企在“雙碳”目標下的戰略調整,更揭示了山西煤炭產業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
-
山西前5個月煤層氣累計產量超60億立方米
6月23日從山西省統計局獲悉,今年前5個月,山西省煤層氣累計產量達60.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煤層氣總產量的82%。煤層氣俗稱“瓦斯”,是產自煤層、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非常規天然氣。山西煤層氣資源富集,全省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預測資源量約8.3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近1/3。近年來,山西探索了“先采氣后采煤,采氣采煤一體化”新模式,不僅顯著提升了煤層氣的規模化開發水平,更讓廢棄的煤層 氣變廢為寶。
-
西氣東輸四線全線貫通投產
國家管網6月26日宣布,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甘寧段成功投產。至此,西氣東輸四線全線貫通投產,對于我國提升國際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共建新時代綠色能源絲綢之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西氣東輸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工程投產后年輸氣能力達150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2700多萬噸,減少碳排放約5000萬噸,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千億方”,顯著提升天然氣跨區域調配能力。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100萬千瓦/600萬千瓦時電源側儲能項目正式開工
6月26日,水電十六局與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承建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100萬千瓦/600萬千瓦時電源側儲能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電源側電化學儲能項目之一。該項目涵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及運維服務,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地處內蒙古中部,平均海拔1700米,年日照時數達3014小時,具備得天獨厚的新能源開發條件。
-
湖北28個生態環保項目獲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支持
從6月28日舉行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2025綠色發展大會上獲悉,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全面支持湖北28個生態環保項目建設,助力湖北破解工業污水、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等影響綠色發展的頑疾。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由財政部、湖北省等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共同出資,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第一只國家級投資基金,在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