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烏沖突加劇歐洲能源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俄烏沖突正式爆發。作為全球第二大油氣生產國,俄羅斯是歐盟化石能源的重要進口來源地。沖突爆發后,歐美國家迅速開啟對俄羅斯多輪制裁,俄油氣出口嚴重受阻,影響國際能源市場供需平衡,導致歐洲能源危機加劇。巨大的能源供應缺口推高歐洲能源價格。地緣沖突下,大國博弈加劇,全球經濟發展延續區域分化之勢,發達經濟體全面陷入衰退。根據IMF預測,2023年全球GDP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2.7%。
2、《“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出臺
3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指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3、我國海上頁巖油勘探獲重大突破
7月28日,我國海上首口頁巖油探井——潿頁-1井壓裂測試成功并獲商業油流,標志我國海上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潿頁-1井日產原油20立方米、天然氣1589立方米且產能穩定。據測算,潿西南凹陷頁巖油資源量達8億噸,整個北部灣盆地頁巖油資源量約12億噸。海上首口頁巖油的成功是海上油氣勘探的一個重大突破,拉開了海上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序幕。
4、“北溪”海底管道爆炸
當地時間9月26日,“北溪”天然氣管道三處同時損壞。瑞典和丹麥的測量站在“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區域都記錄了強烈的水下爆炸。瑞典國家地震臺網在該地區發現了兩次強烈的爆炸,兩次爆炸分別發生在格林尼治時間9月26日零時03分和17時04分。爆炸導致大量天然氣泄漏。各方普遍懷疑泄漏為“蓄意破壞”所致。
5、首設“氣候損害”基金
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中,“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批準設立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該基金將幫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支付氣候變化影響的成本。今年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預計將達到375億噸,創下新紀錄。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根據“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推進全球發展治理的迫切性不斷增長,這也是本次氣候大會能夠通過“損失與損害”機制的重要動力來源。
6、我國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12月20日,隨著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這個世界技術難度最高、單機容量最大、裝機規模第二大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建成投產后,長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聯合調度,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里,6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169.5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裝機容量,年均生產清潔電能約3000億千瓦時,可滿足3.6億中國人一年的用電需求。
7、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當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60,500噸,成交額3,418,000.00元,開盤價56.00元/噸,最高價56.50元/噸,最低價56.00元/噸,收盤價56.50元/噸,收盤價較前一日上漲0.89%。當日大宗協議交易成交量2,617,774噸,成交額148,248,944.00元。當日全國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2,678,274噸,總成交額151,666,944.00元。
8、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提前三年完成目標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前11個月的累計銷量為606.7萬輛,同比增長1倍以上,滲透率也達到25%,這一數字已超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目標。進入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還在持續增長,從2020年5.8%滲透率升至今年前11個月的25%,僅用時不到兩年。
9、我國油氣管網保供能力日益增強
國內油氣管網建設正在提速。2022年,國家管網累計焊接管道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長5111公里的中俄東線,泰安至泰興段已正式投產,俄氣入滬,“北氣南下”東部能源通道全面貫通;西氣東輸四線開建,為“西氣”再添東輸通道;蘇皖管道將江蘇濱海LNG送至安徽;東北最大天然氣樞紐壓氣站——沈陽聯絡壓氣站投運,管網系統調峰調壓更加靈活。
10、今年以來全國煤炭產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各產煤地區和煤炭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能源穩定供應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產增供,推動煤炭產量實現較快增長。據統計,2022年1-11月,全國煤炭產量40.9億噸,同比增長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億噸,創歷史新高。其中,晉陜蒙新四省區1-11月煤炭產量達33.2億噸,占全國煤炭產量的81%,充分發揮了增產增供“主力軍”作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