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巴厘島拉開帷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共迎時代挑戰 共建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這是自2013年9月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出席G20領導人第八次峰會算起,習主席連續第十年出席或主持這一峰會。
G20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等20方組成,匯聚了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85%。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當年11月,G20領導人首次峰會舉行。G20臨危受命,把正在滑向懸崖的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和復蘇軌道。這場危機也確立了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
習主席連續三年參會發表重要演講
2020年11月,習主席在以視頻方式出席G20利雅得峰會時指出,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影響超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
2021年10月底,在G20羅馬峰會上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習主席在峰會上提出“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的重要倡議,又提出“加強協調,促進復蘇”的重要主張。
2022年11月15日,習主席在會上發表題為《共迎時代挑戰 共建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凝聚新共識、指明新路徑。
G20峰會上習主席提出的能源經濟問題
關于貿易經濟、氣候、低碳方面
在此次會上,習近平主席說:“我們要繼續維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還提出了數字創新合作行動計劃,期待同各方一道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縮小南北國家間數字鴻溝。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必須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糧食、能源安全是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
當前危機根源不是生產和需求問題,而是供應鏈出了問題,國際合作受到干擾。解決之道在于加強市場監管合作,構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關系,建設開放、穩定、可持續的大宗商品市場,共同暢通供應鏈,穩定市場價格。
要堅決反對將糧食、能源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銷單邊制裁措施,取消相關科技合作限制。
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向清潔能源轉型進程
在此次G20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習主席強調,要平衡考慮各方面因素,確保轉型過程中不影響經濟和民生。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能源安全風險更為突出,二十國集團應該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在生產、收儲、資金、技術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聯合國成立了“全球糧食、能源和金融危機應對小組”,二十國集團應該予以呼應。
二十國集團應該在生產、收儲、資金、技術等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支持。也期待中方在二十國集團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中,能同各方深化合作。
長期以來,中國對世界糧食、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今年,中方同印度尼西亞、塞爾維亞等6個伙伴國一道發起“構建穩定和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倡議”,同多個國家一道倡導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并在二十國集團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我們期待同各方深化合作。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習主席出席G20峰會三個關鍵詞解讀中國主張。
第一個是合作:因為不合作很多情況無法解決。很多國內問題也不能解決。國際上也不能很好的合作。
第二個是數字經濟:把全球的政治生態破壞了,數字經濟要復蘇,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包括要消減數字鴻溝、數字壁壘。中國推行的是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第三個是創新:創新才能解決人類的問題,不能用老思路,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平臺的創新。
這是習主席在二十大以后首次(出席)國際舞臺的重要會議。不僅闡釋了中國的新發展,推動世界的新機遇,更重要的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的新形態,這樣整套的理念。所以習主席強調國際社會要聚集于合作、聚焦于發展、聚焦于創新,釋放的信息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還是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并強調包容的、可持續的、普惠的發展和有韌性的發展,最終實現共同的發展。
人類是一個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這一切G20峰會達成的宣言沒有被俄烏沖突給攪局。中國起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在峰會之前,習近平主席跟美國總統拜登的會晤,也為峰會的成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