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黑人大战欧美免费,百度网盘-黄色视影,开心久久激情,色网免费视频在线,日本妇成熟A片免费观看,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在线高清av,香蕉sese,4399神马在线观看免费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俄烏戰爭下的全球能源格局及其走向

2022-03-31 16:51:00 能源思考3月刊   作者: 國際能源戰略專家 陸如泉  

1、假如俄羅斯斷供,美國能填補歐盟的天然氣缺口嗎?

一直以來,俄羅斯通過北溪-1(年輸氣能力500億方)、兄弟管道(年輸氣能力1000億方)、進步管道(年輸氣能力260億方)以及聯盟管道(年輸氣能力260億方)等,維持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其中,“兄弟管道”和“進步管道”過境烏克蘭,兄弟管道當年象征著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親兄弟”關系,遺憾的是,兄弟現在反目成仇了。近幾年,俄羅斯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大幅下降至350億方/年左右,為高峰時期的30%。

近幾年,隨著歐洲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戰略的推進,以及能源轉型的影響,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管道氣的量穩中有降,但隨著俄羅斯北極LNG項目投產,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LNG量再增加,但總體是在下降。從2020及2021年的數據來看,歐洲年均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含LNG)總量在170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管道氣1500億方,LNG150億方/1100萬噸),約占整個歐洲年天然氣消費量的35%左右,絕對是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第一大戶。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由于歐洲被美國裹脅,不得不發起對俄羅斯“毀滅性”制裁,導致俄歐天然氣貿易中斷,那么1700億立方米的缺口量,美國及其產氣盟國能夠彌補嗎?答案是不能。

不錯,由于頁巖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美國的LNG出口量(美國沒有管道氣輸往歐洲)這幾年一直積極攀升。再得益于2022年即將投產的兩個大型LNG項目——Venture Global公司的新 Calcasieu Pass LNG項目及Cheniere公司的Sabine Pass LNG項目第6條生產線,美國2022年全年的LNG出口量預計能達到8300萬噸(折合1170億立方米)。明眼人一看便知,即便上述出口量全部供往歐洲,也只能解決歐洲1700億方缺口量的68%左右。更何況,上述LNG超過半數系按照長約協議(Take or pay),供往亞洲市場。

而根據睿德咨詢的數據,2022年,歐洲全年的天然氣消費量預計為5230億方。美國對歐洲的LNG的供應量只是杯水車薪。除非,美歐能夠協調飄在海上的全部現貨LNG調轉航線,一齊奔向歐洲。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做到,30美元/MMbtu(折合7.5元/方)以上的高昂氣價也是歐洲難以承受的。

2、假如歐盟不買俄氣,中國能成新買家嗎?

答案是中國成為不了新買家。主要原因在于,跨境天然氣及LNG產業是一種集“氣源—渠道—消費市場”相互銜接的系統工程。該系統工程的構建需要5~10年左右的時間,一旦建成投用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則很難輕易放棄;供需量受生產能力或消費能力的限制,也很難輕易擴大或縮減;而且,替代成本也很高,一旦遭遇重大突發事件,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系統。這是為何歐洲與俄羅斯的能源供需關系難以輕易割舍的主要原因;也是俄羅斯天然氣一打噴嚏,歐洲就感冒的原因;更是俄羅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耗費近二十年的時間,才慢慢擺脫烏克蘭這個過境國的原因。

截至目前,中俄之間的天然氣供需和貿易渠道就兩個:一是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設計年輸氣能力380億方,2021年的實際輸量100億方左右,要實現滿輸尚需數年;二是俄羅斯北極已投產的大型LNG項目,每年約有400萬噸LNG(56億方左右)出口到中國。也就是說,雖然俄羅斯采取了“東張西望”的左右平衡戰略,但相比歐洲而言,對遠東和中國市場的供氣仍在起步和發展階段,無法比擬對歐洲的成熟市場。盡管俄羅斯過去幾年通過自身努力,已經實現了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及遠東天然氣田和管網的相互貫通,實現國內緊急調配已沒有問題,但僅憑現有的對華出口基礎設施,中方是不可能成為替代進口方的。

下一步,即便俄羅斯進一步“向東看”,且中俄雙方同意新建新的通道,要實現這一目標則至少要等到五年之后了。

3、俄烏戰爭對全球能源格局帶來何種影響?

一是導致能源等大宗產品價格暴漲。事實也已經證明了,由于戰爭爆發,布倫特油價已經站上了100美元/桶的臺階,系2014年上一輪油價下跌以來的首次。石油“從2020年4月的一文不值甚至倒貼(-37.5美元/桶)轉眼間升至100美元以上”,確實很魔幻。石油天然氣作為基礎性燃料和原料,其價格大幅上漲必然進一步加重美、歐、拉美和非洲等本已十分嚴重的通貨膨脹。給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二是帶來美國、沙特、伊朗等油氣出口大國的“能源權力”顯著提升。美國、沙特、俄羅斯目前是全球油氣供給側的“三駕馬車”,美國下步即將取代沙特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取代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這三個國家占到全球出口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如果俄羅斯因此次俄烏戰爭油氣出口量大幅下降、或中斷出口,且目前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等傳統生產出口大國因遭受美國制裁或內亂而難以提升出口量,則美國及其盟國,包括沙特、澳大利亞(目前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國)、卡塔爾(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國)等,必將成為此次俄烏戰爭的主要贏家,其在全球市場上的“能源權力”將顯著提升。全球油氣供給側和需求側(東亞經濟體+印度+西歐等)的結構性失衡將進一步加劇。

三是或將推動久拖不決的伊核協議(JCPOA)談判加速解決,中東亂局有望迎來數十年來少有的“和平期”。如果美國不想看到已經落地的“史上最嚴”對俄制裁導致油氣價格暴漲并加劇通貨膨脹,兩個可用的抓手:一是釋放戰略石油儲備(SPR);二是在伊核協議談判中放水,盡快解禁對伊朗石油制裁,讓伊朗石油填補俄羅斯的空白。目前,美歐已經在戰略石油儲備和天然氣儲氣庫上做文章了;而伊核協議談判也已經進入第八輪,當前的國際格局有利于推動伊核協議達成一致。其實,自2021年以來,中東地區各大國忙于發展自己的經濟,該地區已經出現了近十年來少有的和平。若此次伊核協議快速達成使得美伊矛盾得以(短暫)消除的話,中東或將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火藥桶”。當然,伊朗和以色列這對老冤家的矛盾尚沒有解決。

4、俄烏戰爭對中國能源安全有何影響?

清泉一直強調,中國的能源安全狀況是“敏感但不脆弱”。所謂“敏感”,就是中國對依賴中東、俄羅斯中亞、拉美以及未來美國石油天然氣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一旦油氣供應國(資源國)出現風吹草動,中國作為消費大國和首要進口國就感到“緊張”。之所以說“并不脆弱”,就是中國實際上并不需要作出戰略性的讓步和調整,并耗費巨大的資源和代價對應對外部油氣供給減少這一問題。相關分析請參照清泉此前的文章“中國當前的能源安全:‘敏感’但不 ‘脆弱’”。

此次俄烏戰爭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大影響沒有、小影響有。大影響沒有,說的是中俄之間的能源投資與貿易過去八年已經構建起一套機制,基本可以規避美國施加的金融制裁。而且,中俄均為制造業大國,在能源項目合作建設過程中,不一定非要進口美歐的高端設備,一些關鍵的設備和零部件完全可以尋求國內替代。小影響有,是指隨著油氣價格的上漲,中國進口油氣的成本將顯著上升,從而消耗我國更多的外匯儲備。另外,也不排除美國惱羞成怒,施加對中方企業的次級制裁,特別是中國金融機構面臨美國次級制裁的潛在風險加大。

最后,再次回到此次俄烏沖突上來。國家間沖突與合作是千百年來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變遷的主線。但自從100年前“地緣政治”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由于地緣政治沖突爆發的戰爭顯著增多。清泉前幾天曾在朋友圈“抱怨”:當前的烏東局勢,是布熱津斯基的“烏鴉嘴”和他的《大棋局》讓目前諸大國的領導人上了當。他非要說:“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再也不是歐洲國家”“失去克里米亞,俄羅斯再也不是帝國;擁有克里米亞,俄羅斯再慫也是帝國(大意)”這樣的“瘋話”,數十年來,一直左右各大國領導人的地緣政治認知。如果沒有麥金德的《歷史的地理樞紐》,沒有布氏的《大棋局》,世界可能不會這樣糟糕。笑談一下。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俄烏戰爭,全球能源格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