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國家能源局如期公布了各省市戶用裝機量,各省市也公布了戶用光伏名單列表。地方電網申報多個項目類別安裝在停車場、廠房、學校等屋頂,備案為自然人。質疑該類項目并不應該為戶用光伏項目,也有人提出兩部委并未界定戶用光伏。
戶用光伏界定模糊
查詢之前的政策文件,三部委從未單列過戶用光伏這一類型,戶用光伏一直放在分布式光伏類型中統一管理。這也導致了去年531文件一刀切,限制2018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為10GW,連帶了戶用光伏在2018下半年無指標可用。
2019年的光伏政策,在行業協會、光伏企業和行業專家的強烈要求下,戶用光伏終于單獨管理了。
在5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上,界定的戶用光伏概念為業主自建的戶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項目,并未有其他詳細的界定條件。
在4月30日,國家發改委的文件《關于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納入2019年財政補貼規模、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和“全額上網”模式的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18元。也并未明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界定。
戶用光伏的淵源
幾年前,戶用光伏誕生之初,類別小且應用少,尚未進入光伏行業的規劃。也就在2016年人們逐漸發現了戶用光伏經濟價值所在,2017年光伏行業老玩家相繼入場,才有了戶用光伏的位置。
2017年前,蠻荒之地的戶用光伏,連名稱都未統一,有人喊家用光伏,有人喊家庭光伏,最終由行業協會和影響力企業定名為戶用光伏。然而戶用光伏的定義,從未有國家明確的文件界定過,市面上流傳的定義,大多數企業各自制定的。
2018年6月7日,河北省能源印發《關于征求全省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指導意見(試行)意見的函》,其中第一次地方明確提出戶用光伏定義:戶用光伏發電系統建設規模不超過50千瓦,且由自然人自主建設,有當地電網企業代個人辦理備案。
其他地方也有相關戶用光伏類型的界定,大多也是為地方補貼發放服務,不能適用于全國情況。
由電網公司判定
在咨詢了行業專家王老師后,王老師稱開會時與能源局領導討論過戶用光伏界定的問題,能源局領導認為只要地方電網公司認可,他們就接受。
能源局把戶用光伏界定的問題,交給了地方電網公司是明智的決定,畢竟備案、消納、補貼支付和并網驗收都由地方電網公司代為處理,他們最了解各地方的實際情況,如果能源局擅自界定戶用光伏,勢必引發各地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學校、企業也申報戶用光伏,安裝容量超額等問題,既然已從電網公司申報到能源局,那么說明地方電網公司已經接受了這些項目屬于戶用光伏,能源局是接受的。
由地方電網公司判定項目是否為戶用光伏,如果沒有詳細界定條件,地方電網公司就容易出現權力尋租空間。最好的方式由省級電網公司統一規范戶用光伏的界定,既尊重了地方環境,也終止了戶用光伏申報亂象。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