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革吉縣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常年高寒缺氧、氣候惡劣,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7月9日,由西電新能源總承包建設的西藏革吉縣30MW 光伏+儲能項目成功實現并網發電。這一項目的順利并網,不僅為矗立于“世界屋脊”的 “高原生命禁區” 注入了清潔動能,更標志著西藏自治區在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挑戰極限,高原綻放“藍色沃野”
項目并網前夜,當最后一縷霞光從革吉縣的夜空褪去,海拔 4800 米的光伏廠區內燈火通明,隨著調度中心的電話響起,一場高原并網攻堅戰拉開了序幕。
每一次的沖擊、放電與間隔檢查,項目部的每個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這里的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的 60%,但每個人的心跳都比平時快 20%。” 項目經理段盟看著后臺主控屏上的畫面,眼睛里布滿了血絲。此刻,項目部全員已經進入"白加黑"模式長達19個小時。7月9日18時,30MW光伏陣列與儲能系統成功接入藏北電網,項目部成員緊握的拳頭終于舒展。
他們克服了凍土施工、物資運輸難、高原施工人員適應等多重挑戰,讓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儲能系統穩定運轉,為藏北地區輸送著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生態共贏,守護凈土貢獻“雙碳”
該項目總容量30MW,配套建設 6MW/24MW·h 儲能系統,年均發電量7263.62 萬kW·h,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 2.1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5.99 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1234.81 kg,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9660.61 kg。配套的儲能系統將有效平抑光伏發電的波動性,提高電力消納率,為革吉縣及周邊鄉鎮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
惠澤民生,照亮邊疆發展之路
阿里地區發改委負責人表示,革吉縣30MW光伏+儲能項目是西藏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的生動實踐。在未來將以此為示范,繼續探索 “新能源 + 生態修復”、“新能源 + 鄉村振興” 的融合發展模式,讓高原的陽光既照亮萬家燈火,也照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路。
當光伏板在晨光中泛起藍色漣漪,這座矗立于"生命禁區"的光儲電站,用現代化征服了海拔4800米嚴酷的自然環境,項目團隊將熱血揮灑在青藏高原的綠色發展之路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詮釋著堅韌不拔,團結拼搏的"奮斗者"精神。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