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炙烤下的中國煤炭市場,一場政策與市場的雙重變奏正在上演,行業在供需再平衡的十字路口迎來轉折點。
“晉陜蒙”動力煤坑口價止跌回升,陜西榆林動力煤周度環比上漲10元/噸;京唐港主焦煤價格單周飆升9.8%,創下年內最大漲幅。在北方港口,庫存持續去化,已降至2700萬噸左右,同時錨地船舶數量維持在100艘左右高位,顯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場參與者們發現,煤炭行業正經歷微妙變化。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近日在鄂爾多斯召開的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整治內卷式競爭”被列為核心議題,同時要求“科學把控生產節奏,避免無序競爭”。
01 真實需求改善,高溫與工業復蘇雙輪驅動
今夏的極端高溫天氣成為電煤需求的重要推手。自7月14日起,華北南部至華南、新疆等地區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河北南部、河南、陜西關中等地最高氣溫可達39-43℃,持續6-7天。這場持續高溫直接推升了居民制冷用電負荷。
數據顯示,全國主要電網最高負荷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4.65億千瓦,其中華東電網空調負荷占比約37%。截至7月11日,南方電廠日耗達213.90萬噸,環比上漲13.1萬噸。
工業用電同樣出現回暖跡象。5月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增長1.2%,扭轉了前4個月累計下降3.1%的頹勢。國泰海通證券分析指出,隨著6月底華東區域全面出梅,全國正式進入盛夏,從當前氣象數據顯示今年夏天氣溫較歷史平均更高,需求端有望呈現穩中有升的局面。
非電煤領域的需求同樣展現韌性。化工用煤在政策支持下保持較高增速,截至7月11日,2025年煤制PVC、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7%、11.6%、14.1%,1-6月合成氨累計產量同比增幅達9.7%。
鋼鐵行業雖然面臨粗鋼減產預期,但目前鋼廠、焦廠利潤尚可,1-5月生鐵產量基本持平,為煤炭需求提供了支撐。
02 供給收縮,政策“反內卷”重塑行業生態
供給端的結構性變化成為本輪煤價上漲的另一關鍵推手。2025年1-6月,國內原煤產量達24億噸,同比增幅6%。但這一增長主要源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預計下半年增幅將顯著收窄,全年產量預計48.5億噸左右,同比僅增加9000萬噸(+2%)。
進口煤市場出現明顯收縮。前6個月進口量2.2億噸,同比下降11.1%,其中印尼煤減量最為顯著。國信證券預計,全年煤炭進口量有望同比減量8000萬噸(-15%),其中5000萬噸來自印尼。
政策層面的“反內卷”行動正重塑行業生態。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隨后,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在7月10日的會議上提出四大關鍵舉措:強化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科學把控生產節奏、整治內卷式競爭、構建行業自律機制。
安監環保壓力也制約著產能釋放。6月作為“煤礦安全生產月”,產地煤礦安監力度加大,疊加環保檢查影響,晉陜蒙樣本煤礦產量同比下降1.6%,環比減少1%。山西產能利用率因安全環保檢查從90%降至85%,內蒙古、烏海等地同步減產,精煤日均產量降至74萬噸左右,同比下降7.6萬噸。
03 資本進場,高股息策略下的價值重估
資本市場的變動為煤炭行業注入了新變量。在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宏觀環境中,煤炭板塊平均股息率超6% 的吸引力日益凸顯。財政部近期調整國有險資考核機制,引導長期資金入市,預計帶來超萬億元增量資金。
煤炭企業的財務指標頗具競爭力。即使在業績壓力較大的2025年一季度,煤炭板塊仍展現出較低的資產負債率(44.7%)、較高的凈利率水平(12.7%)以及相對較高的ROE。這些優質基本面為資本提供了配置基礎。
市場交易行為也顯示資金關注度提升。7月14日,煤炭板塊突現集體異動,豫能控股強勢漲停,華銀電力、鄭州煤電、華電能源等股紛紛跟漲。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反內卷”提供了類似2014年“一帶一路”的敘事邏輯,政策催化有望激活增量資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板塊近期表現跑輸大盤指數。在申萬31個行業中,煤炭行業周跌幅達1.08%,位居行業末尾。這種背離可能意味著市場對煤炭行業的長期前景仍存分歧。
04 行業前瞻,供需再平衡下的煤價走勢
隨著迎峰度夏旺季的到來,煤炭市場正步入關鍵驗證期。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全年煤炭消費量約43億噸,供需缺口收窄至0.8億噸;標普全球則認為市場煤價波動率將下降20%,秦皇島5500大卡現貨價區間在830-880元/噸。
從供給側看,疆煤外運的沖擊有限。受煤炭價格持續走低影響,截至6月6日疆煤鐵路外運量同比僅增長6.8%。經測算,當前煤價下,疆煤僅在甘肅、寧夏等地具備一定價格優勢,外運增量有限。
成本支撐作用也不容忽視。參考2012-2015年煤價下行周期,當秦皇島煤價跌破600元/噸時,煤炭開始出現減產現象。2015年以來,煤企生產成本增幅近40%,若煤價跌破成本線,可能引發小幅減產。
中信建投期貨研究指出,焦煤作為對未來需求高度敏感的指標,可謂 “成也焦煤,敗也焦煤”。若8-9月國內煤礦復產、蒙煤通關回升以及需求走弱共同作用,可能對價格形成壓制。
展望未來,行業正從“量價雙殺”轉向“優質產能溢價”階段,或將打開板塊估值修復空間。光大證券建議關注高股息、高履約率龍頭及低估值焦煤標的。
河北某焦化廠采購經理張偉面對煤價上漲既欣喜又憂慮。“現在補庫成本高了,但至少不用擔心惡性價格戰了,”他指著電腦屏幕上的調價函說。屏幕顯示,山西陽泉焦化、河北鵬飛集團、內蒙古旭陽能源等十余家企業近期同步發布漲價通知。
煤價走勢的未來,如同盛夏的天氣一樣充滿變數。當政策、資本和需求形成共振,煤炭的寒冬才算真正過去。”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