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里飄著安全曲
井口候罐大廳的制冷機旁,鮑店煤礦工會惠工服務小分隊的工作人員正續添著酸梅湯和橙汁,“叮當”的碰撞聲混著空調風,成了這里最常聽到的背景音。“師傅,下井前帶包養生茶,上面有安全提示呢!”工作人員遞過飲品時,總會順手塞給職工一包印著“安全生產”的茶包。
這方不大的候罐大廳,早已成了“流動安全課堂”。職工代表唱起《平安的日子陽光燦爛》,熟悉的旋律里藏著“每一次出發都要把安全記牢”的叮囑;有獎問答環節,“高溫作業別硬扛,頭暈心慌快撤離”的順口溜一出口,總能引來陣陣會心笑。
從“清涼預案”啟動以來,兩千余升酸梅湯、橙汁,千余斤西瓜,800余斤面包,700余箱八寶粥,600余斤蘋果,500余箱牛奶、火腿腸,400余份祛濕茶包,還有580余份防暑藥品,順著這雙遞接的手,穩穩送到了一線職工手中。
“喝口涼的,聽句勸,下井干活心里踏實。”綜掘一區職工張德剛說,如今“喝酸梅湯、聊安全經”成了下井前的“固定儀式”,那些帶著涼意的叮囑,比啥都管用。
藥箱里藏著踏實感
“中暑前兆‘三黃一痛’——面色黃、尿色黃、舌苔黃,頭痛頭暈立刻撤!”綜掘二區的會議室里,礦醫院的醫護人員正用PPT講解防暑知識和安全用藥注意事項,職工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要點。這樣的急救知識講座,已在21個區隊班組開講,3000余名職工聽得認真。
職工之家的角落,“崗位急救箱”成了新“標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按類別碼得整齊,毛巾、香皂、洗發水等物品擺在一旁。運搬工區的老王輕拍了拍自己的上衣口袋感慨:“咱工會給一線職工配發的這速效救心丸,我天天帶身上,以前以為急救藥備著就行,現在知道啥時候用、咋用,這才是咱的‘護身符’。”
不同于“一刀切”的慰問,工會干部跑遍12個生產區隊摸清“熱難點”,為綜掘工區增配洗發水,為機電工區送去毛巾,為通防工區添置香皂……“夏天在巷道巡檢,走一圈渾身濕透,洗發水、香皂消耗特別快,現在工會給送來了不少呢。”機運工區職工徐坤忍不住點贊。這種“按需配送”的服務,讓清涼真正落到了崗位上。
方向盤邊裹著“熱乎氣”
東西煤場的“司機之家”里,鄒城司機周長明拿著牛奶面包,就著冰鎮西瓜吃得香甜。“跑車路上能吃上塊涼西瓜,比家里還舒心!”這是礦工會“送清涼進崗點”活動的一幕,而這樣的關懷,早已融入司機們的日常。
候裝時能吹著空調刷卡辦手續,應急物資角里防滑鏈、千斤頂隨時可用,智能售賣機里的飲料比市面便宜15%……曾經“駕駛室蹲守”的日子,如今變成了“一站式驛站”的便捷。洗選發運中心的黨員聯絡員們每天穿梭在場區,調解糾紛、處理車輛故障,24小時保潔讓驛站始終干凈整潔。
“看到工會同志頂著將近40℃高溫送西瓜,汗比我們還多,心里很感動。”平陽寺的老司機王龍說。數據不會說謊:司機滿意度達至92%,日均車流量突破300輛,裝車效率提升10%,這串數字背后,是“把司機當家人”的真心換來了“把礦上當自家”的真情。
從井口的一杯酸梅湯到區隊的一堂急救課,從驛站的一片清涼到全程的暖心服務,鮑店煤礦工會用“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的行動,讓“暖意”護航安全、讓“清涼”催生干勁。下一步,鮑店煤礦工會將持續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把“送清涼”的貼心服務做細做實,為煤礦安全生產、保供增效筑牢堅實根基,為礦井爭創全面一流新水平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撰稿人:山東能源集團鮑店煤礦工會 張繼 )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