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我國專家團隊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發現全球最深的砂巖型工業鈾礦化,刷新了世界砂巖型工業鈾礦化發現最深紀錄,標志著我國在深地砂巖型鈾資源勘查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為全球鈾礦資源的勘查與開發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找礦思路。
鈾礦勘查的目的是探尋和確定具有工業價值的鈾礦床,并評估其資源量和開發利用前景,工業鈾礦化是尋找工業鈾礦床的直接可靠線索。此次發現的工業鈾礦化是我國首次在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空白區紅雜色層中發現的厚大工業鈾礦化,填補了我國最大沙漠覆蓋區的找礦空白,意味著我國鈾礦勘查突破了砂巖型鈾礦成礦理論禁區,在“天-空-地-深”三維探測技術基礎上,集成建立了一套適合荒漠-沙漠覆蓋區的砂巖型鈾礦綠色高效探測技術體系,實現了新區、新層位、新類型、新深度找礦突破,對我國砂巖型鈾礦找礦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將提升我國在荒漠-沙漠覆蓋區鈾資源勘查能力和水平。
據悉,為推動塔里木盆地鈾礦找礦突破,夯實鈾資源大基地建設,在國家原子能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下,中核集團的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聯合核工業二一六大隊成立了一支塔里木盆地核能開發科研專家團隊,提出“滲出-滲入復成因區域預測模型”,創新發展砂巖型鈾成礦理論,開發塔里木盆地復雜地層深孔高效鉆進技術,為此次砂巖型工業鈾礦化找礦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