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把雙碳工作正式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序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扎實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形成以“雙碳”為引領,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碳市場建設,培育形成綠色發展新動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綠色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隨著國際市場碳邊境稅機制的逐步實施和國內“雙碳”政策的不斷推進,聯動政府主管部門、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合規、高效地開展低成本降碳,將成為企業的基本需求。首席雙碳官,將作為聯動政府主管部門、整合內部管理、生產、運營、宣傳、信息化、以及黨建等資源,推動企業建立科學、系統、高效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碳管理體系、碳減排價值實現機制的核心角色,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帶來“雙碳”時代的發展先機。
首席雙碳官,即:“Chief Dual-Carbon Officer”簡稱“CCO”,是企業開展綜合碳治理工作的領導者,是企業實現綠色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是高效對接政府主管部門的執行者,這一職位聚焦于“應對氣候變化”“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實現能碳數字化管理和能碳數據治理”“建立能碳管理體系”“節能減排降碳增效能力提升”“建立綠色供應鏈”等領域,主要負責統籌企業或組織在節能減排、低碳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的戰略規劃與落地執行、有效對接政府主管部門、促進企業“雙碳”目標的高質量實現。其核心責包括:構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建立科學碳管理體系、碳減排價值機制和能碳數字化治理機制、對接政府主管部門、協調內部各部門及外部合作資源,共同推進企業綠色化轉型工作,同時確保相關舉措符合政策法規要求,助力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首席雙碳官(CCO)與企業首席運營官(CCO)、首席財務官(CFO)等企業高管平級,是基于“雙碳”時代需求而創新設立的企業新高管職位,旨在通過CCO的建立,為各類央國企、上市公司、重點控排企業等經營主體,綜合協調政-產-學-研-融等各方資源,促進企業實現清潔低碳生產、完善人才梯隊建設、開發碳資產和碳金融模式,推動企業以最優成本實現綠色低碳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企業綜合碳治理方法論“12條”為首席雙碳官提供發展路徑和保障
企業綜合碳治理的方法論“12條”是指:首席雙碳官(CCO)需要具備“建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企業文化”“建立企業組織碳管理體系”“建立能碳數字化治理機制”“建立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建立綠色供應鏈協調發展/管理機制”“建立碳排放預警和應急保障制度”“建設企業碳排放信息與ESG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業ESG目標和管理體系”“開展企業綠色人才梯隊建設”“組織研發/引進/應用綠色技術”“建立政策解讀和政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等12項核心能力。
企業綜合碳治理方法論“12條”,將有效助力首席雙碳官(CCO)在實際開展管理運營工作中,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管理降碳、技術減碳和金融富碳,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環境權益價值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能力,有效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1、“建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企業首席雙碳官(CCO),將依據企業所在行業特性,根據我國“雙碳”政策、國際碳邊境稅和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要求,建立企業節能減排降碳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清潔能源建設/消費策略、管理降碳策略、技術減碳策略、碳排放權配額管理策略、配額交易策略、碳資產開發策略、低碳產品生產策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計劃與實施策略等短-中-長期相結合的戰略發展規劃設定,為企業實現低成本降碳、獲取增量碳減排價值收益、積極應對國際國內氣候變化提供戰略基礎。
2、“打造綠色低碳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首席雙碳官(CCO)為企業建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觀;一方面,以綠色低碳為標志重塑企業形象,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延伸至產業鏈供應鏈,增加企業產品的環境價值屬性;另一方面,通過教育引導和制度約束,建立綠色、低碳、資源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辦公和生產服務模式,促進企業全體員工建立節約和有效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價值觀念,并貫徹于經營管理的實踐中,做到綠色辦公、綠色生產、綠色服務,有效提升企業的綠色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增加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含綠量”,提供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3、“建立企業組織碳管理體系”是指:以首席雙碳官(CCO)為核心,通過部門崗位的設置,完善企業的碳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實現企業碳資源要素的歸集,建立從企業碳排放數據摸查-數據監測-碳排放數據管理-“雙碳”目標和ESG目標規劃與實施-碳減排路徑設計與實施-節能技術引進/研發-碳資產管理-碳合規管理-碳會計-碳足跡認證與實施-ESG報告-碳排放信息與ESG信息披露-碳交易-碳金融等業務工作的組織架構,完善企業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為企業實現低成本降碳和開發環境權益提供組織和管理保障。
4、“建立能碳數字化治理機制”是指:首席雙碳官(CCO)根據所在企業的行業特性、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監管要求和企業自身需求,建立的企業能碳數字化治理機制;通過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將企業的水、電、氣、冷、熱、油、料、煤、廢棄物等碳源指標,通過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統計核算平臺進行常態化監管,根據主管部門部分的行業排放因子和電網排放因子,精準核算企業碳排放量,實現數字化管理和精準數據化治理,為企業摸清碳排放“家底”、科學制定碳減排目標、量化碳減排任務、高效率低成本實施減排路徑、實施綠色技術、開發碳資產等工作提供信息技術保障。
5、“建立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是指:根據企業碳排放監測統計核算的實際數據,優化企業存量碳資產、開發增量碳資產、設計碳交易策略、拓寬碳資產流轉渠道,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機制與操作流程,旨在實現對企業碳排放的有效管控、碳資產的保值增值和碳風險管理,避免因政策調整或市場波動對企業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為企業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和以碳資產為基礎的碳金融創新業務開發工作,通過對接銀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機構,以企業綠色轉型和低碳產品等為基礎,增加企業估值,研究探索發行綠色債券,開發碳質押、碳遠期、碳掉期等碳金融產品,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資金保障,為企業的資本運作提供多元實施路徑,有效助力企業高質量實現節能減排降碳增效的目標。
6、“建立綠色供應鏈協調發展/管理體系”是指:首席雙碳官(CCO)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導向,根據國家碳排放雙控、碳足跡和ESG等有關政策的要求,通過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構建涵蓋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倉儲配送、銷售服務及回收處理等全環節的綠色低碳的系統化管理機制,旨在打破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壁壘,降低企業環境合規風險、節約資源成本、提升品牌的綠色形象、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推動供應鏈整體向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轉型,有效提升供應鏈的效率與競爭力。
7、“建立碳排放預警和應急保障制度”是指:為有效管控企業碳排放風險、確保碳排放強度或總量控制在既定目標內,首席雙碳官(CCO)通過構建系統化的監測、預警、響應及保障機制,形成對碳排放超預期增長或突發高排放事件的全流程管理體系,旨在通過“預警前置+應急處置”的協同運作,實現對碳排放的動態管控,通過提前識別風險、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避免碳排放超標導致的合規風險、環境影響及經濟損失,保障綠色低碳轉型進程的平穩推進。
8、“建設企業碳排放信息與ESG信息披露制度”是指:首席雙碳官(CCO)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及市場規則,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信息披露機制,定期、規范、真實、準確地向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公眾、投資者、客戶等公開自身在碳排放和ESG方面的信息,通過建設信息收集、核算、報告和發布的規范流程,確保披露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可比性、可靠性和實用性,旨在提升企業在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透明度與公信力,接受社會監督,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調整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機制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9、“建立企業ESG戰略目標和管理體系”是指:首席雙碳官(CCO)通過建立企業 ESG 戰略目標和管理體系,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維度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核心戰略,根據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規范的要求,基于企業自身行業屬性、發展階段和社會責任,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設定的可量化、可實現、可檢驗的長期與短期目標,構建系統化的管理機制(組織架構、流程制度、執行工具及監督機制),實現對ESG全領域的規劃、執行、監督與改進,最終推動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履行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并完善公司治理,達成長期可持續發展。
10、“開展企業綠色人才梯隊建設”是指首席雙碳官(CCO):圍繞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的專業化、常態化的綠色人才培養體系,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智庫、行業協會等機構合作,開展企業綠色人才的整體需求分析、規劃、培養、引進和儲備等工作,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具備綠色理念與專業能力的人才隊伍,形成綜合戰略、復合管理、技術研發、工程應用、市場推廣等方面的人才梯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崗位任務化-任務標準化-標準課程化-課程專業化-專業權威化為理念設計培訓課程,保證崗位需求與培訓實效相適應,確保企業在綠色轉型、節能降碳、可持續運營等領域擁有持續的人才支撐,助力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1、“組織研發/引進/應用綠色技術”是指:首席雙碳官(CCO)需要具備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根據所在企業的特性、自身發展需要和戰略需求,圍繞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系統性規劃與執行,在內部推動綠色技術的自主研發,從外部對接國內頭部的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科技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單位,引進先進成熟的、具有經濟性、實操性、可行性的綠色技術,并將這些技術有效應用于生產運營、產品服務等環節,以實現節能減排降碳、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環境影響的綜合行動,是企業落實綠色戰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路徑。
12、“建立政策解讀和政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是指:首席雙碳官(CCO)作為企業對政策的核心解讀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對接者、行業規范的踐行者,需要精準把握企業綠色低碳、ESG、碳市場、碳排放雙控等相關政策導向,在企業內部開展政策跟蹤與收集、分層解讀與評估、解讀成果傳導等工作,深度分析政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引導企業經營決策者和各級部門快速響應政策要求,確保自身經營活動與政策要求相契合,并爭取有利的發展環境,通過構建系統化的政策跟蹤、解讀、反饋及政企互動體系,形成一套規范、高效的內部管理流程與外部溝通協作機制;積極建立與政府主動、有序的政企互動機制,落實政府主管部門在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方面的要求、建立應對管理機制,解決企業在政策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反饋企業訴求,并爭取政策支持,形成“政策理解—執行反饋—政企共識”的良性循環,為企業有效應對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合規風險、抓住政策紅利建立重要保障。
全球環境危機的加劇、政策約束的強化、市場規則的重塑、技術革命的倒逼以及社會需求的升級等多重壓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構成了巨大壓力,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對比發達國家,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外部壓力大,需要在碳市場建設初期,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作用,釋放市場需求,完善碳市場的整體建設。
首席雙碳官(CCO)職位的設立,將為企業建立科學、規范的碳管理體系、碳減排價值實現機制、能碳數字化治理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機制,是促進產業綠色化轉型的“戰略領航者”“資源整合者”與“風險管控者”,其存在與履職為企業提供綠色化轉型方向與路徑、推動“雙碳”目標與企業核心業務深度融合,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技術、資金、人才、供應鏈等資源要素服務企業環境權益的實現,搭建企業與政策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橋梁”降低企業政策風險、提高企業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碳資產管理機制、平衡企業的轉型成本與長期收益,建立碳合規和風險預警機制、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效促進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