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記者從山西長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了解到,該礦的礦山應急儲能供電集控系統項目已進入試運行階段。作為全國首個采用浸沒式液冷技術的煤礦儲能項目,其通過綠電改造技術創新,實現了填峰平谷(用電高峰釋放電能、低谷時儲存電能)、自充自用等多元場景應用,既為煤礦生產注入綠色動能,更探索出高耗能行業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徑。
“現在它主要的功能是為礦山保安負荷(保障井下人員安全的通風機、排水泵等關鍵設備)提供應急電源,比傳統發電機響應快得多,1分鐘內就能完成供電恢復,5分鐘內讓所有保安負荷全部啟動,確保井下安全不中斷。”晉控集團潞安易電氣副總田國強指著監控屏幕介紹道,項目的核心在于“平急兩用”,平時利用光伏綠電或夜間低價電網電量為儲能電池充電,在用電高峰時釋放電能,通過“削峰填谷”降低電費;突發停電時,系統快速切換至應急模式,為關鍵設備持續供電,相當于給煤礦用電上了“雙保險”。
除了功能上的“平急兩用”,該項目在技術應用上也有顯著突破,其采用的浸沒式液冷技術是一大亮點。眾所周知,儲能系統的電池在充放電時會產生大量熱量,若散熱不當,極易引發溫度過高、熱失控,甚至火災、爆炸等嚴重安全問題。因此,電池冷卻技術尤為重要。而普通散熱方式效率低、穩定性差。現在運用的浸沒式液冷技術,讓電池“泡”在冷卻液里,溫度控制得穩,再加上全氟己酮消防系統,安全性大大提升。這也是全國首個采用浸沒式液冷技術的煤礦儲能項目。
在電池艙旁的監控屏上記者看到,BMS電池管理系統正實時跳動著各項數據。據工作人員介紹,BMS系統就像電池的“健康管家”,電壓、電流、溫度都能精準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啟動保護,確保充放電安全高效。而EMS能量管理系統則是整個儲能系統的“大腦”,能根據電價波動、井下用電需求自動制定充放電策略,比人工調度更為精準。
據了解,該項目今年5月啟動施工,目前已進入全面調試階段。作為全國煤礦行業在儲能技術領域的創新嘗試,其通過浸沒式液冷技術與智能管控系統的結合,既筑牢煤礦安全供電防線,也為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本,投運后將進一步發揮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