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出來之后,光伏終于開始反彈了。
自6月27日以來,光伏ETF上漲了13%。隆基綠能、通威股份、TCL中環等為代表的光伏巨頭也紛紛上漲。要知道,這些企業的上半年業績仍處于虧損之中。
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光伏業內,都對光伏走出底部又有了新的預期。此外,產業鏈的數據也給“反內卷”帶來了支撐。據Infolink數據,硅料、硅片價格也止跌回升,分別上漲了20%、20.83%。
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光伏的拐點真的要出現了嗎?
恰在此時,2025 年 7 月 24 日至 25 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于山西大同舉辦了 “光伏行業 2025 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這將給光伏行業的后續發展給出了參考。
一、舉步維艱
對于2025 年上半年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總結為舉步維艱。
在制造端,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的產量已經出現了分化,終于出現了收縮的跡象。
具體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為 59.6 萬噸,同比下降 43.8%;硅片產量 316.0GW,同比下降 21.4%。然而,電池片、組件產量增速仍保持在15%以下的正增長。
作為上游環節,產量下滑這對正處于產能過剩的光伏行業,無疑是個利好,但依舊無法阻擋產品低迷的價格。
在價格端,據CPIA統計,各環節主流型號產品的平均價格與 2020 年以來的最高價格相比,跌幅驚人,分別降低了 88.3%、89.6%、80.8%、66.4%。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下跌,也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讓企業的困境愈發明顯。
2025 年一季度,僅 31 家 A 股上市光伏主產業鏈企業整體凈虧損就達到 125.8 億元,虧損幅度同比增加 274.3%。要知道,2018 年全行業 20 家上市公司的虧損總額也才 87.4 億元。
然而,光伏市場很難出現高速的增長。
在需求方面,國內市場的表現相對亮眼。2025 年1-6 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 212.21GW,同比增長 107%。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還是在上半年國內光伏搶裝的背景下取得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若沒有搶裝的支撐,國內市場的表現可能會更為平淡。
光伏出口方面,則喜憂參半。2025 年 1-6 月,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分別同比下降 7.5%、增長 74.4% 和下降 2.82%。而從出口額來看,光伏產品出口額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降,1-6 月出口額同比下降 26%。
因此,要打破這種內卷的局面,去產能和控產能勢在必行,而且必須從上游源頭著手。
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在破除 “內卷式” 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明確點名光伏組件的內卷式競爭,這無疑吹響了光伏的號角。
在此次大同研討會上,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表示,近年來多晶硅綜合能耗持續降低,目前正在推進修訂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標準。
現行的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 1 級、2 級、3 級標準分別為≤7.5kgce/kg、8.5kgce/kg 和 10.5kgce/kg,擬修訂后對應標準調整為≤5kgce/kg、6kgce/kg 和 7.5kgce/kg,其目的就是推動落后產能出清。
破解光伏行業的內卷,僅僅依靠去產能還遠遠不夠,提升市場需求同樣是關鍵所在,而拓展應用場景則是拉動需求的重要途徑。
近日,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為破解行業內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雅下水電工程總投資額高達 1.2 萬億元,按 15 年建設工期估算,年均投資額 800 億元。其總投資額和年均投資額分別約為長江三峽工程的 13.3 和 15.1 倍。
如此龐大的投資規模,必然會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僅對鋼鐵等行業的內卷緩解有直接作用,對光伏行業來說,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
在水電工程建設及后續的運營過程中,光伏可以與水電實現互補,在工程周邊區域建設光伏電站,既能提供清潔電力,又能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這無疑會增加對光伏的需求。
除了雅下水電工程,國家層面也在積極布局,為光伏行業拓展市場空間。
2025年6月份,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光伏治沙規劃 (2025-2030 年)》,規劃到 2030 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 2.53 億千瓦。
此外,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加快 “沙戈荒” 大型風光基地建設。
那么,這 2.53億千瓦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對當前產能過剩的光伏行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按照行業常規估算,每 GW 光伏裝機大約需要多晶硅2000 噸、硅片 4GW、電池片 3.6GW、組件3.4GW。以此計算,2.53 億千瓦(253GW)的新增光伏裝機,僅多晶硅的需求就將達到 50.6萬噸。
而2025年上半年,我國的多晶硅產量為59.6萬噸。
從數據來看,會給多晶硅的過剩帶來一定的緩解,但不足以扭轉。同時,這也會帶動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全產業鏈的需求增長。
除了上述大型工程和規劃,“光伏 +” 的多元化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在此會議上,光伏+儲能、光伏+制氫、光伏+零碳園區、光伏+綠色算力等被重點提出。
目前來看,自反內卷定調以來,光伏行業正在打出組合拳,控產能及拓場景來提升需求。當下,控產能已經出現效果,價格已經企穩,剩下就看需求能否起量。
妙投認為,盡管光伏行業還未走出真正的底部,但光伏的供需平衡點越來越近了。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