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在風浪中交出亮眼答卷,實現“三個首次”——與歷史同期相比:
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3萬億元
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首次突破60萬家
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2萬億元
三個“首次”的背后,是中國外貿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的堅韌,更是創新活力與開放魄力的寫照。
外貿“三個首次”背后 海運新增超72條航線
我國外貿逆勢實現“三個首次”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支撐?
臺風剛過,深圳鹽田港的20個泊位已全部停滿巨型貨輪。今年以來,這樣的繁忙是鹽田港的常態。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商務部副總經理 龐凝:今年上半年,我們一共新增了11條國際航線,海鐵聯運線路今年也增到了33條。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等我國主要港口新增超72條航線,新增超19個目的港和掛靠港。
不僅是港口,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 “鐵路籠車銜接海運滾裝船” 實現首運、中老泰貨運班列邁入常態化開行、重慶首趟圖定中亞班列成功啟程。在重慶,每分鐘就有近百臺筆記本電腦下線,愈發廣闊的外貿“朋友圈”,讓這些 “重慶造” 筆記本電腦得以走得更快、更遠。
通達四海的“朋友圈”,道出我國外貿頂壓前行的堅實底氣。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與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新建貿易暢通工作組,總數達32個;與格林納達、阿塞拜疆、哥倫比亞新簽關于深化貿易暢通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總數達8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我們分析了一組數據,比如說上半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我們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高達79.4%了;6月當月貢獻率是98%,接近百分之百。上半年我們對傳統市場、新興和其他經濟體全部實現了正增長,新興市場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80%以上,這個增長率是非常高的。
民企撐起外貿半壁江山 創新帶來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2萬億元,增速較全國整體高了4.4個百分點。更多來自民營企業的高科技屬性產品加速出海,以不斷的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
河南這家民營企業織出的“電子絲”,成了集成電路中的關鍵零件,剛量產就拿下了歐美、日韓的高端訂單。
河南光遠新材料行政部負責人 趙武全:這卷紗是我們目前最先進的低介電電子玻璃纖維紗。189根絲合在一起,才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粗細,與我們的5G傳輸的高頻高速密不可分。
趙武全告訴記者,過去,這類材料的供應商集中在日本和歐美。企業歷經8年研發,終于在今年實現6000萬米的量產。今年上半年,企業出口額超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70%。
而在九成以上都是民營企業的廣東東莞,部分玩具企業也迎來了“淡季不淡”的景象。7月本是玩具生產淡季,這個AI玩具車間卻一片繁忙。
東莞市俊歐玩具有限公司營銷總監 陳明歡:西班牙、巴西這些國家的代理商,都紛紛向我們下單。
記者了解到,這個企業有著20多年代工貼牌的經驗,但代工的利潤逐年降低。經歷了短暫的陣痛后,企業看到AI產業發展,決定自主研發AI玩具。這樣的轉型給企業打開了新市場。
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的比重達到了57.3%。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過八成。民營企業出口高技術產品增長12.5%。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民營企業開始成為拉動中國外貿出口的一個主要力量。民營企業出口的商品更加靈活,抗風險能力更強,進一步增強我們外貿的韌性和競爭力。
制度創新 護航外貿企業走上新賽道
打開市場新空間,離不開制度的創新突圍。從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到優化口岸開放布局,今年以來,多項政策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市場。
在江蘇連云港,曾令人避之不及的“餐飲廢油”經過工藝蝶變,化作飛機的生物航油。在全球航空業加速向“凈零排放”轉型的背景下,生物航油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拓展出口新空間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
然而,這條綠色出海之路并非坦途。由于生物航油是新品類,此前沒有成熟出口路徑。企業生產出了產品卻很難出口。為解決這個問題,商務部等部門創設“白名單”監管方案,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今年5月,全國首票生物航油成功出口。
連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涸诮衲甑?月份,已經順利地出口了第一條船,在7月14日順利抵達了客戶的目的港,接下來我們要加緊生產,預計每個月能夠出口3萬噸左右的生物航煤。
制度創新還在推動另一類“看不見的出口”加速成長。今年以來,保稅維修產業在多地快速發展。在位于成都的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工程師正在維修十余臺來自海外的飛機發動機。
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總體計劃部經理 熊杰:今年上半年,整個維修的市場呈現一個直線上升的態勢,截至6月底,我們的進廠量達到了97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
今年3月,我國出臺第一批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產品目錄,涉及飛機、船舶、盾構機等10類大型裝備產品。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80余個保稅維修項目在24個省(區、市)開展。
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總體計劃部經理 熊杰:原來我們修理發動機核心機的高壓渦輪,現在擴展到高壓壓氣機,到后面會拓展到低壓渦輪。這種增長對行業上下游的產業鏈也有帶動效益。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