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黑人大战欧美免费,百度网盘-黄色视影,开心久久激情,色网免费视频在线,日本妇成熟A片免费观看,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在线高清av,香蕉sese,4399神马在线观看免费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硅料價格直指6萬,為什么組件價格漲不動?

2025-07-31 08:32:49 趕碳號

對于當下的光伏組件來說,可以用《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多晶硅價格已經漲起來了。今天硅業分會周報顯示,n型復投料已經反彈到了4.71萬,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來到了5.5萬。硅料漲價,帶動了情緒。

硅料一聲吼,下游硅片、電池片價格也支棱起來了:“硅片企業本月陸續執行減產降負荷計劃,成本上漲的傳導效應以及企業主動減產降庫存,推動硅片市場看漲后市,積極調價。”

但是,奇怪的是,光伏組件價格依然趴窩不動。要知道,光伏人辛苦打拼,最后只有通過光伏組件兌現整個行業的商業價值。組件不漲價,這不是空對空么?那么組件究竟什么時候漲價?能不能漲價呢?

若是硅料漲價不能有效傳導至組件,限價限產與產能收儲雙重加持下的硅料價格反彈,或許就只是曇花一現了,當然更加不可能漲到行業預期的七八萬了。

若是價格不能傳導至組件,那么光伏這一輪轟轟烈烈地“反內卷”行動就難言勝利。硅業分會在周報中就表示,“下游電池片、組件對硅片價格接受程度以及終端市場需求也是關注重點,若下游接受較差,終端需求短時間內難有起色,可能會對硅片市場形成一定阻礙局面。”

組件價格為什么就漲不動呢?是我們的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不到位,還是電站客戶在掣肘?如果要讓終端價格上漲,我們應該怎樣出招?

來源:InfoLink InfoLink

7月24日的周報顯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前面三個環節都漲價了,只有組件價格沒有變化。

說到這里,最近趕碳號還在微信群里吐槽和建議,最近圍繞反內卷做了大量工作、已經很優秀的光伏行業協會,其實可以更給力一些,完全可以像乘聯會、中關村儲能聯盟、硅業分會那樣,每周定期發布光伏產品的價格信息,以其權威信源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這樣,光伏人、行業觀察員們就不用老是使用外部數據了。

昨天,協會第一時間通過官微辟謠:“近日,有部分自媒體發布了關于光伏行業反內卷,特別是多晶硅方面工作的新聞,相關內容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那么,“實際情況”究竟是什么呢?趕碳號上周在山西大同開了兩天會,一句也沒聽到,真是某些人所說的“大音希聲”了。

適當披露反內卷的進展,既能正確引導輿論和市場預期,也可以防止小作文滿天飛,搞得股價上躥下跳。客觀說,咱們光伏行業的小作文似乎比任何行業都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總是舉行“閉門會”,信息披露也不夠透明和及時。

01

產能收儲難,產品漲價易

先說說硅料產能收儲這件事。

硅料,特別是硅料產能收儲這事,最近已經從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一下子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唐僧肉了。根據已經刪除的“傳聞”,現在想要參與收儲的硅料企業越來越多了。那么搞到最后,工業硅企業能不能參與?硅片企業能不能參與呢?

趕碳號在大同會議期間與多位行業人士溝通,人們普遍認為,硅料產能收儲這事千頭萬緒,應該不會像控價格(硅料定價不得低于全成本)這事那么容易操作。

一方面,收儲聯盟內部本身就不團結。另外一方面,產能收儲這事,還不只是硅料企業的事,除了被收購對象愿意以多少價格(傳聞為6-8億/萬噸產能)、什么付款方式(傳聞為分期五年)以外,還牽涉到銀行(債權人)、地方政府,產業鏈上下游。

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以及另外一家上市公司IR均向趕碳號表示,硅料產能收儲的最終方案,或許會和目前我們看到的版本有很大差異。

按目前趨勢,硅料價格如果再漲一漲,估計就連那些被收購企業也會動搖了——既然自己生產都能賺錢,干嘛還要賣身呢,能開先開起來再說。所以,當產能收儲這事變得有利可圖時,這事的難度就會有所增加。

不過,這種擔心可能是多余的。硅料控價,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被收儲企業的命運。在不得低于全成本價格銷售的剛性規定之下,硅料現貨價格由頭部企業決定,訂單也大部分被頭部企業瓜分。

硅料控價格這事之所以相對容易,是因為引入了我們向來擅長的一招:發動群眾斗群眾,讓硅料企業相互監督。

有人違規低價出貨,那就直接舉報不用客氣——畢竟群眾的招子都是雪亮的。就像硅片OPEC那會兒,一家企業和趕碳號說,別家硅片企業剛簽的單,數量多少價格多少十幾分鐘我們就能知道。這個行業彼此太熟悉了,沒有秘密。

于是在前段時間,東方希望、晶諾前段時間就被“舉報”了……國家有關部門反應非常迅速,接到舉報后很快就進行了“現場核查”。

據一位多晶硅行業人士說,雖然東方希望的聲明中稱是被網絡自媒體造謠、影射(這次自媒體又背鍋了,不過已經習慣了),實際上則是被友商舉報,且是多個友商舉報。

最終,在7月18日、7月19日我們就看到了這兩家企業的聲明,澄清并強調自己沒有低于成本價銷售。這兩家企業銷售價格低是事實,但都是“低價有理”:他們都有“自備電廠”,電力成本更低。

“舉報”的效果,讓全行業都看到了“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這條法規的“威力”。估計今后再也沒有企業敢頂風作案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大家都清楚,多晶硅實際上已經連續14個月“違法”、低于成本價銷售了。如果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多晶硅就該漲價,至少漲到全成本以上。

當然,全成本這事,實際上是動態的、有差異的。因為折舊的影響很大,開工率高,折舊就低,開工率低,折舊成本就高得嚇死人。東方希望、新特能源有自備電廠,成本就低,通威有云南和四川的水電,豐水期成本就低。

所以,控價這一招最為致命的結果就是,硅料的現貨價格既不會因為個別企業不守規矩掉下去,當然也因為頭部企業要出貨不會漲太多。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訂單。因為,每家企業的“全成本”是不一樣的,當然售價也會不一樣。頭部企業、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全成本低,售價就低,那些新玩家全成本高,售價就要高,自然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

硅業分會在今天的周報中寫道:“本周硅料成交均價在區間內上移,但環比漲幅有所收窄。簽單企業數量維持在4-5家,且大多數成交量集中在頭部兩家企業,其余企業少量成交。”

但不管怎樣,情緒已經到這里了,已經不準低于成本銷售了,硅料價格就必須漲!

在現貨市場方面,今年6月9日-6月15日,P型單晶致密料部分市場最低成交價跌破3萬元/噸,N型硅料價格為3.65萬元/噸,N 型顆粒硅價格 3.45 萬元/噸,創下這一輪硅料最低價。

而在本周,根據硅業分會今天披露的數據,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4.71萬元/噸,N 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為4.4-4.5萬元/噸。一個多月,漲了30%!

多晶硅期貨表現更為瘋狂。7月30日,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再度大漲8.87%,以54705元/噸的價格收盤。

趕碳號判斷,硅料現貨的價格不會一直上漲,將會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在頭部企業的成本線以上、但在被收儲企業的成本線以下,而不會一直上漲。只有這樣,被收儲企業才能“就范”,愿意被出清。

當然,這一輪反內卷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硅料企業該去庫的去庫,該減持的減持,經營壓力都已大幅減輕。硅料去產能,是一場斗智斗勇的持久戰!

02

重回擁硅為王?下游企業有點慌

硅料的價格剛剛漲上來,市場上就出現了另外一則利空消息:硅料企業擴產,提高開工率。

對此,有行業人士向趕碳號表示:“和限價相比,光伏行業限產,是協會倡導下的自律,沒有強制約束力。對企業來說,只有提高開工率,才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否則可能就沒有銷售的機會。”

現在的成本和銷售價格不是集團或是上市公司為測算依據,而是以單個法人主體(基地)來測算。不同基地之間的成本差異非常大的。在低開工率情況下,很多基地的綜合成本可能在6萬元/噸左右。

一些企業或是基地可以接受不開工、低開工率,但是難接受不銷售、不出貨。因為此前一年多的低價,企業嚴重失血,現金流已經變得非常緊張。

這可能也僅是暫時的。

從宏觀來看,現在市場中有350萬噸多晶硅產能,而多晶硅的需求量只有150萬噸。以現有產能,只需要保持42%的開工率;能夠生產的一定是綜合成本最低的150萬噸產能。如此推理,硅料的價格短期內也難以大幅度上漲,否則其他的產能的成本也將會低于市場價,有生產和出貨的機會。

在SNEC期間,有頭部硅料大廠高管推測,若是多晶硅行業并購整合完成,預期硅料價格會在7萬至8萬元/噸。

如果真能漲到七八萬,那利潤確實是可觀。

7萬至8萬元/噸的目標價,在昨天的會議上、傳聞中被再次提及。據說,這是根據此次并購整合資金成本倒退出來的目標價。

對此,中信建投在研報中表示:“光伏反內卷,可能推動行業重回擁硅為王。”

硅料“爽了”,但下游慌了!

一家下游企業負責人擔憂地說:“硅料限低,也應該限高價!2021年、2022年的‘擁硅為王’對很多下游企業以及整個光伏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市場有傳言稱,至少有三家頭部硅片企業或一體化企業也想參與這次硅料的并購整合。估計這些企業再也不想被制于硅料了,但目前它們被排除在外。

此外,還有市場人士認為:任何機構、企業都有權利參與收購,不應該局限在現在的硅料企業。雖然現在有硅料企業更熟悉多晶硅行業,但是他們也是這次硅料產能過剩的始作俑者,應當有外部資本參與,注入新鮮血液。

03

組件價格,為什么就是漲不動呢?

硅料的價格上漲帶動了光伏板塊股票上漲,但是難帶動光伏組件的價格上漲。

整個行業都在期盼、等待光伏組件價格上漲。

有人測算,按現在的硅料價格倒推,硅片、電池、組件皆有利潤,組件的價格應該在1元/W以上。

但是事實完全不是。市場上五毛多的低價組件比比皆是!

央國企招投標項目中,企業中標價明面上高于0.68元、0.7元,實際上真實的成交價格非常低。

之前,多是采用“陰陽合同”的方式。現在全行業都意識到了“反內卷的現實”、嚴格的市場監管環境,于是采用更隱蔽的方式交易——合同之外送功率。

說說現在硅片和電池的現實:硅料漲價之后,硅片也開始了漲價。硅業分會7月25日消息“截止本周,N型G10單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價在1.元/片,N型G12R單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價在1.25元/片,N型G12單晶硅片(210*210 mm/130μm)成交均價在1.44元/片,環比月初上漲27.91%,25.00%,21.01%。”

但是,硅片的價格仍然是低于成本價的。硅業分會的表述是“各硅片廠商虧損降低,資金壓力獲得緩解。”

電池的價格也被動地小幅上漲。不過,一家專業化電池企業市場部負責人說:“電池價格確實是漲了,但是仍然低于全成本。此外,這個價格下游是否可以接受,還需要進一步觀望。”

另外一家一體化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組件價格幾乎沒有上漲。硅料漲價幾乎沒有影響到組件端。”熱鬧是他們的,我們什么也沒有。

當然,也有組件企業對后續行情比較樂觀,認為肯定能傳導到組件,但是不確定會“傳遞的程度到多少,能夠持續多久”,不排除受原材料影響,組件價格上漲一些,但是仍然處于虧損之中。

從長遠來看,如果組件不能漲價,硅料漲價恐怕也難以持續。在這方面,需要提醒高度注意。

對此,有人第一反應,責任在“五大六小”為代表的央國企身上,認為是他們“唯低價論”的招標策略導致組件價格不斷下跌,漲不起來。現在只要五大六小“愿意”給組件漲價,組件就能漲起來。

但是這樣無疑也是片面的。我們可以關注的一個事實是:“五大六小”的招標正在減少,終端需求疲軟。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光伏電站也要測算收益率。組件漲價,電站收益率不達標,就不如不做。”這才是根本!

對于央國企業來說,已經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的光伏裝機總目標,政治上沒什么壓力了;而光伏電站收益率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影響到企業經營業績的事,誰還愿意多干呢。

在上周舉行的光伏行業中期會議期間,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向趕碳號表示:“需求還要怎么努力?我們政府在拉動光伏裝機方面已經做得夠多了,現在不應該再指望用政府力量拉動市場需求了。”

除了大型地面電站的需求減少外,分布式光伏的市場也在萎縮。

不管是央國企的大型地面電站,還是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受限的共同原因,都是光伏電站收益這個問題。

而影響光伏電站收益最大的政策就是136號文。根據136號文規定:2025年6月1日起,新增新能源項目(增量項目)需全部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通過競價形成電價;而2025年5月31日前并網的項目(存量項目)仍可享受一定程度的保障性收購機制,但需逐步參與市場。

采用市場化交易或機制電價注定會降低新能源電站的收益率。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搶裝潮。

一位一體化企業研究人員稱:“現在在很多做分布式光伏的企業都退出了。136號文后,平均電價低了,光伏電站的收益不行。”趕碳號以前用極端的語言表達過,光伏電站,已經淪為不受歡迎的垃圾資產了。

甚至已經立項的一些光伏電站在看到光伏組件價格上漲、財務核算不達標,也會選擇放棄。

136號文,是指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在今年2月9日發布。可以說,這個文件剛落地執行。

擠出“中間商”、擠水“水分”,或者光伏電站的收益率會再提升,但是這需要時間。總之:現在的光伏電價,光伏電站收益率,已經很難支撐“高價”組件,一塊錢一瓦的組件。而全產業鏈要都有合理利潤,組件價格必須漲到一塊。

04

怎樣才能漲價?

現在還有哪些政策可以推動光伏組件價格上漲,助力光伏反內卷呢?

國內光伏裝機疲軟,很多人把政策方向轉移到了國外。

歐洲本來是高溢價市場,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內卷外化,才把歐洲的組件價格拉低了。歐洲的經銷商一方面反對中國組件價格的快速變化,另外一方面又緊盯國內價格市場變化。

現在的事實是,中東、巴西等地組件價格畸低,甚至比國內價格更低。當然,其中也混進去一些劣質組件。這將極大影響中國光伏組件在全球的市場形象。

針對這種現象,行業大佬一直在建言獻策。趕碳號總結如下:

第一,取消出口退稅。去年組件的出口退稅由原來的13%降到9%。現在有人建議直接取消出口退稅,從而刺激光伏組件出口價格漲價。據說,印度等地的客戶也判斷中國有可能會取消出口退稅,對硅片、電池、組件的漲價接受度較高。

今天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優化出口退稅政策”。

第二,限制光伏產品出口。這個限制包括限制光伏組件的效率、限制價格、限定額度。限效率為隆基綠能(16.380, -0.18, -1.09%)鐘寶申的倡議,限制最低出口價則來自阿特斯瞿曉鏵的倡議,執行出口配額制度或許是來自晶科的倡議。

趕碳號認為,對光伏組件執行“出口限價”更容易、效果更好。用中國便宜的電力,生產出來再虧損賣給全世界,實在太傻了。

最近還有一個現象也值得一提——棄標。

今年4月底,廣東雙興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發布9.5MWp分布式光伏發電節能改造項目光伏組件物資采購。6月12日公布的結果顯示:山東潤馬光能、南通道旺光伏、湖南一伏新能源三家中標候選人入圍。7月21日消息稱:由于原第一、第二中標候選人均放棄中標,遞補第三候選人湖南一伏新能源中標。值得關注的是第一、第二候選人報價是0.7元/W;第三候選人報價是0.768元/W。

棄標一事也說明了組件企業不敢再報低價了,或是因為來自法律法規的震懾,更是因為硅料價格上漲后,再以0.7元/W的價格投標將會虧錢。

現在很多光伏人對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的價格走勢已經不再篤定了,傾向于采用“邊走邊看”、“靈活機動”的市場策略。

當然也有少數準確把握市場走勢的企業。有市場傳言稱:今年6月上旬,隆基綠能向多家企業大量采購了硅料,成功抄底。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硅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