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同機制 疏通運輸效率“經絡”
為解決部分礦井生產不均衡給鐵運公司運輸工作帶來的挑戰,公司主動出擊,內外兼修,持續提高運輸效率。對外,加強與各方協調溝通,構建穩固高效的運輸鏈條。通過與煤礦企業密切配合,提前獲取礦井生產計劃,依據產量波動靈活調整運輸安排。與鐵路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及時協調運輸線路、車次安排等關鍵事項,確保煤炭能夠及時裝載、順利發車,實現運輸鏈條的無縫銜接。對內,強化調度指揮中心的樞紐作用。調度人員借助先進的信息化系統實時跟蹤行車動態,通過對各項數據的精準分析,把握運輸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運輸問題。同時,鐵運公司逐步加強對作業環節的盯控,在作業現場,安排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全程盯控,確保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加強對不同作業區域、不同工種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各部門在運輸過程中的職責邊界,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對于限界內施工,制定了嚴格的規范和審批流程。施工前,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和安全交底;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現場監督,確保施工不影響運輸安全。
創新經營策略 奏響效益增長“強音”
鐵運公司圍繞“效益”目標精準發力,大力壓減貨車延時以及代運營等費用。進一步加強與鐵路部門的協作,優化列車運行計劃,減少貨車在車站的停留時間,減少延時費用。對代運營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通過內部挖潛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項目。為提升貨運質效,公司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服務升級。一方面,定期組織職工參加業務技能培訓課程和講座,邀請行業專家授課,不斷提高一線職工的操作技能,確保裝卸貨過程規范高效,減少貨物損耗;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節支降耗行動,從各個環節降低運輸成本。加強物資庫存管理,定期盤點貨物,避免物資積壓浪費。引進新能源機車,降低燃油消耗。對每一臺運輸設備的采購、使用、維修、報廢等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通過定期的設備巡檢和預防性維護,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設備更新成本。
創新發展模式 拓展運輸多元“格局”
公司積極探索“運輸+科技”融合發展模式,加快培育和發展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交通運輸裝備產業升級,扎實做好新能源機車運行試驗工作。逐步逐項引進鐵路先進技術設備設施和大小型養路機械,加快推進設備信息化、機械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此外,公司從人才培養和引進出發,不斷深化人力資源改革,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開展專業技術序列和操作序列人員的評聘工作,促進人才高效流動、均衡發展。建立崗位績效工資體系,構建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崗位用工機制,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時,持續推動“三基”建設走深走實,通過建立健全制度體系、考核評價體系、風險管控體系和創新體系等,進一步夯實標準化建設,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文章作者:李安娜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