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學東及其團隊經過科研攻關及試驗,針對中國“低產、低滲、低壓”獨特地質結構研制,可大規模適用于此類油藏的智能撈油機近日在延長油田一油井應用成功。
相關專家表示,“低產、低滲、低壓”的“三低”油井占中國總油井的60%,推廣智能撈油機在提高原油產量方面成果顯著。
智能撈油機具有采油、測井和撈砂三大功能,對“三低”油藏開采具有重大意義,填補了現代采油技術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陳學東說,據他了解,我國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0%以上是低滲透油田,已開發油田的剩余原油壓力不足、產量低、含水高,如果要達到增產、節能、環保的三重目的,技術上必須突破。
“我國目前大量低滲透淺油井常規的人工舉升工藝與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這類低滲透油藏的開采要求,亟待解決低滲透油藏的經濟開采和大批‘三低’關停油井的‘復活’問題。”陳學東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